製造在香港
今天才發現香港這一寶 - 王榮記涼果。王榮記以陳皮梅系的涼果聞名,小時候經常吃陳皮梅都沒有留意包裝上的名字,如今看起來感覺相若,也許就是王榮記出品。
陳皮梅在十五歲前吃得太多太多,不想再吃,於是買了一盒精美包裝的陳皮檸檬。
買的時候倒沒留意,坐上了電車後方仔細研究包裝 - 哈,這一盒是完全保留舊式包裝特式啊。"Made in Hong Kong" 的中文不譯作"香港製造",而是"製造在香港",那肯定是老式的直譯;要這是學生寫作業,譯成這樣,一定會被老師指為"英式中文"而被臭罵一頓;但出現在上舊式的包裝上,倒是有趣 - 英式中文,倒不該入晒我地數,說成是八九十後的"專利"哈.....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我只是想,到底我們還制下甚麼是製造在香港的。
身在香港,想找一件"製造在香港"的物件居然也不容易,還得要特意去找。
香港的工資有這麼貴嗎? 香港不少清潔工、飲食業、管理員都被壓到只能取最低工資 - 甚至在法例生效前時薪十多元也屢見不鮮;而大陸的工資,因通脹飆升也跟著上調,成立都增加了。
加上日益暴漲的燃油價格,運輸成本大幅增加;再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 - 在大陸生產的成本已愈來愈高;但奇怪的是,廠家寧願去開發東南亞,也不願把工廠搬回香港。
也許,一切都得"歸功"於貪得無厭的地產商和那一直與之勾結的政府 - 任由樓價租金狂升,讓地產商賺個肚滿腸肥 - 還不止,還生怕不夠地不夠舊區供地產商重建掠水,想出甚麼「活化工廠」的點子。結果,工廠身價飛漲;十年前一個八百尺用作貨倉的工廠單位,今天居然要過百萬。
那誰敢在香港投資廠房? 今天計完成本可以接受,但誰知道租約期滿後回如何?
然後,香港一家又一家的老字號小店,因業主加租而被逼遷,甚至結業;碩果僅存能堅持在港生產在港售賣的小數,恐怕多是自置物業而能逃過加租之刧;但這些店舖,多在老舊區域,若日後被納入重建範圍,得到的賠償能負擔一個重建後商業區的單位嗎?
以前曾經聽過某官員提過想要復興工業,原來都是放屁。
老店的悠閒和人情,也許註定要漸漸被連鎖店的公式化、或被那些,為了追數交租的小店,的營營役役取代之。
結果到了最後,人人都是為了地產商打工,就算你開店做老闆也如是;這就是香港人所謂的「繁榮」嗎?
不,這是官商勾結下香港的哀歌。
延伸閱讀:
王榮記網站: http://wongwingkee.com/
香港老牌子及老商號圖片展覽: http://www.hkoldbrandname.com/company_info.php?cid=3
Labels: 發下牢騷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