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ody>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(object, attribute, val) { if(window.addEventListener) { 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load', function(){ object[attribute] = val; }, false); } else { window.attachEvent('onload', function(){ object[attribute] = val; }); } } </script> <div id="navbar-iframe-container"></div>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s://apis.google.com/js/platform.js"></script>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gapi.load("gapi.iframes:gapi.iframes.style.bubble", function() { if (gapi.iframes && gapi.iframes.getContext) { gapi.iframes.getContext().openChild({ url: 'https://www.blogger.com/navbar/37963817?origin\x3dhttp://cyjoyce.blogspot.com', where: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navbar-iframe-container"), id: "navbar-iframe" }); } }); </script>

Wednesday, 15 August 2012

讓我為老店作個記錄....

太公平素喜歡舊物,喜歡老香港,也念舊。在地產霸權的淫威下,自己的回憶,一點一點地消失淨盡;我不忍心,也因此希望能一盡綿力,在回憶消失以前,把他們統統記錄下來。也希望能一盡綿力,為他們作些些些些微的宣傳之效。

所以,開了一個專門介紹香港老店的博客;希望多和老店的店員或老闆聊聊,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;因為他們的故事,都是成就今日香港的一個重要部份,只是往往被遺忘了。

也希望能帶出一些反思:以往香港人的消費文化,到底是和現代有甚麼不同;而我們現在得到現代化和方便的背後,又失去了甚麼呢?

但因為要聊天,要寫,還要吃好多檸檬,此博客更新會較慢;也是以,太公絕對歡迎大家協助提供相熟老店,最好帶埋我一齊去吹水哈哈哈哈。


香港老店:http://hkoldstore.blogspot.hk/

Labels: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

Friday, 3 August 2012

老店風景


不知怎地,對一些老舊物事,總有一種莫名的感情:老店、老餐廳、古舊的小枱燈、二手耳環等等...對我來說,總是特別的感情。

是的,我念舊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是日,與舞友練習後,去了瀝源邨醫肚。

瀝源邨是我很喜歡的地方,因為夠舊。喜歡那平台,還有平台上的老店;相鄰的新城市廣場店子日新月異,數街之隔的瀝源邨平台 - 時間彷彿在此停住了。

我當然是浪漫化了一點;其實領匯進駐了,有一角是翻新了的,平台上也有佳寶;只是,相對不少屋邨來說,瀝源邨的老店相對算保存得很多了 - 特別是那一角,零零落落的,有一家理髮店,還有一家很有七十年代風味的小茶餐廳。


七十年代本不屬於八十後的我,但偏偏自大學起對六七十年代的一切都有迷思。記得當年港台有一系列講述六七十年代歷史的節目,不喜追電視的我居然也喜滋滋地網上追重溫。

那時人住西環,老店比比皆是;太多了,習慣了,就不懂珍惜 - 雖有光顧,但總沒想過會失去他們;直到他們一間一間地關門,方驚覺,這些見證香港歷史的老店,正漸漸消失。

也因此,本極少到沙田的我,年前甫到瀝源,就愛上。

當中,特別喜歡榮樂的這一角;沒有現代化的痕跡,加上原汁原味的裝潢,慵懶的氛圍 (猶幸此店沒甚麼名氣,人不多,光顧的都是街坊),簡約的餐牌... (對,就是一些麵包意粉公仔麵,不像現代的茶餐廳,這裏是沒有飯吃的,不要妄想) 很吸引。


餐牌簡約不代表不好吃;兩個女孩要了一份午餐,另加奶醬多。每一樣都是簡單的美味:火腿奄列的蛋沒有大份得誇張地出場,但出奇地香滑;餐包香甜鬆軟;叉燒湯意的叉燒樣衰衰的,但半肥瘦相間原來好好吃;奶醬多士烤得夠脆,加上香甜滑的奶醬,絕對是大滿足!



(因為睏,我沒喝奶茶要了咖啡;以港式茶餐廳來說這杯咖啡是不錯的,下次天氣沒那麼熱再來一杯熱奶茶吧)

落單的阿姐也妙;不時走過來再確定我們要喝甚麼?在現實的世界中這也許會令人感煩厭,但在這彷彿已停住的時空中卻是那麼的理所當然;這像是家中老媽....有時去朋友家作客也是如此吧。對,feel at home;這兒雖不是我常來的地方,卻令人有安心舒適的感覺 - 恐怕只有這樣的老店,才有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把此店的相片上載往面書;食友留言,方知道原來彩虹鑽石也執笠大吉。

感嘆。老店一家家地消失了,而且很多都無聲無息。

 世界彷彿遺忘了他們 - 到處都是科技,潮流等等等的新資訊;大家匆匆忙忙地追新手機追新明星追新劇追新衫新鞋...是這個社會太響往「進步」?有誰在追新的同時,回頭看一下這些老店?

大概,年紀大了,方懂得珍惜回憶;我們樂意活在沒有回憶的城市裏嗎?

當靈魂不再盛載回憶時, 我 (你) 還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嗎?




榮樂茶餐廳

地址:沙田瀝源邨富裕樓地下7號舖
電話:2691 8878



延伸閱讀:
Big coin: 瀝源

Labels: ,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

Wednesday, 31 August 2011

去藥房

因為討厭地產商,誓要對抗地產霸權,我開始多光顧了小店,盡量不去連鎖店購物。

但走進小店,才發覺這一步,行來不易;因為,走進小店時方發現,我們在過去這些時日中,不知不覺間已習慣了大連鎖超市藥房塑造出來那一套消費模式,而對小店的消費模式漸漸陌生。

最令我感到困難的是藥房;甫走進藥房,就會有人問你「想找甚麼」。對爾等宅女來說,去慣超市和連鎖藥房,習慣自己選擇貨品,再去結帳;當中最多講句「唔使膠袋啦唔該」或「八達通吖」之外,都無需多話;忽然要具體地向人形容自己想要甚麼,有點難。

而且,平常去開超市連鎖店,不知從何時有了這習慣,就是走到貨品堆中,才想起自己要甚麼;然後又可能會三心兩意,最後把已拿起的貨品放回原處;但在藥房呢,你一定要有明確目標才開口;否則,說要又不要,人家不罵,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。

更令人不自在的是:格價不方便。是的,不知何時,我們習慣了去多幾間超市格價才購物 (但明明都是超市而已) ,連買包牙籤都要格過才買。但在藥房,除了部份日用品會放在門外標明價錢,很多藥品都是沒有的,結果你想知價錢,要開口問;問到的結果,屬合理範圍,但到底是不是最抵?心裏總想要多問兩家;但人家連貨都拿出來了,說不要好像有點不好意思.....這個時候,就會想念連鎖藥房:價錢都清楚標明,想格價,走進去看一看就好,多方便!

但事實上是在藥房的確很多東西比在連鎖店便宜;傷風感冒藥十零蚊,買下吧!事關你在藥房格也不格價買的,分分鐘比你格了幾家連鎖店的價格後而買下的,更為便宜啊! (有時便宜很多)。更何況,多買、多與朋友鄰居交換情報,就自會知那家藥房買甚麼最抵了,不用下下自己親身格價,省下的時間不妨用來多看些書充實自己。

更何況,只要你開口,藥房的店員尤如一本會動的百科全書 (藥房版);當你有些甚麼不舒服,走入去向店員略講症狀,就有專人為你提供藥品建議,甚至會替你分析不同品牌的優劣(連睇雜誌收集資料都慳返!),連用法都親自授之,之後更會提供售後服務,若有不明白隨時可問;適逢某牌有PROMOTION的話,也會即時相告;連鎖店的員工,對店內藥品和貨品的認識,能有這麼齊全嗎?

能在入店前就確立購買目標其實是一個很良好的習慣 - 這樣,就不會買了些無謂東西回家。何解我們要喜歡磨磨憎憎的在貨架前思前想後呢? 明明這是很浪費時間的事...啊! 是的,我們總以為超市很方便,能為我們省時;但卻從不察覺,超市讓我們不知不覺間建立起來的消費習慣,卻是最浪費時間的。

是以,消滅地產霸權、消滅超市、消滅連鎖店...的第一仗,恐怕是場「文化戰」 - 戰勝連鎖店令我們建立起來的消費文化,重用以往幫襯街坊小店的那一套吧!




延伸閱讀:
龐一鳴: 一年唔幫襯地產商: http://yatming.wordpress.com/

Labels: ,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

Saturday, 20 August 2011

大隱隱於屋村 - 盛記麵檔

朋友早前因工作關係,去了沙田瀝源邨,偶遇盛記麵檔後,驚為天人,稱之為「神奇」、「意想不到」,云云。

有點莞爾 - 喔,老屋村裏雖是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小店,但說成這樣,好像有點太誇張了吧。好,就好一次看看吧!

甫到瀝源邨,有點愕然 - 哦,原來就是坐落在那個看起來很大陸的「沙田娛樂城」後面!想不到這麼大陸化的一幢怪物背後,藏著這麼有香港特式的屋邨;雖然也有連鎖店的踪影,但很多港式老店仍保留得好好的,令人感覺著實不錯。而我們的目的地 - 盛記,實在隱敝呀!! 朋友雖然來過一次,但都在外頭繞了一個大圈,找呀找呀,才找到入口。

哇塞!這真的是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!! 原來朋友真的沒誇張,在舊式屋邨裏有這麼一個地方,實在不可意議!



是的,想不到這兒有這麼一個,裝潢得如此有特色的老麵檔!感覺很像東南亞的一些咖啡店。而且,真的有一整個書櫃讓食客 (多是街坊) 借閱,邊吃邊看,就是一個下午了





環境令人有驚喜,食物如何呢?此店於1956年成立,老闆已是第二代繼任者,但仍堅持用上一代的方法製作雲吞、牛雜、牛腩和湯底;雖聽說這兒的牛雜和牛腩很不錯,但太公不吃內臟,也不太喜歡牛腩,就要了個雲吞麵,試試他們自家製作的雲吞。
(註: 原來朋友問了老闆, 這兒的牛雜果然是以新鮮牛雜製作的; 而如今香港以新鮮牛雜作牛雜麵的地方買少見少, 大多已轉用冰鮮貨, 味道差上一截; 好此道者值得入來一試的)





上桌,雲吞被麵條覆蓋,細細粒的,不像現在街上吃到大大粒蝦的霸道的爽脆,甚至是好像沒吃著甚麼蝦似的 - 因為都切碎混到肉未去了。但吃在口裏,是很扎實的鮮味,是從肉末和蝦本身產生的鮮甜味,份量不太多,剛好讓雲吞皮襯出其味道;這雲吞,我很喜歡。(我最怕,吃雲吞也好,吃小籠生煎也好,餡料太多而皮太薄,只是肉鮮味在口腔內遊走,欠缺將之好好地襯托出來的澱粉質,倒變得好寡;需知道「牡丹雖好,還需綠葉扶持」啊!!) 湯頭應不是甚麼大地魚煲出,不是海鮮那邊的味道,是肉那邊的,據說是牛骨煲的,朋友說很鮮甜;但奈何太公對鹼水異常敏感,這雲吞麵是有點鹼水(尤幸不多,吃麵時不太覺得,喝湯就發覺了),雖也覺得湯底應是不錯,但總覺得有鹼水味,下次得來要碗米粉試真D個湯。無論如何,這都算是一種,現今城市中難覓的一種紮實好味道。更何況,才十八個大洋就有大大碗。

唯一遺憾的是,此店大部份店面都沒有冷氣,夏天來吃的人較少,店家只於白天營業,下午四點就關門;想試他們的小炒,就要等九月後了。(另,在這兒消費都可享屋邨免費泊車優惠,而且老闆還會很熱心教你在那兒蓋章甚麼的,就像是和你認識了很久的老街坊...喔對了!這兒的伙記/老闆/老闆娘,臉上都帶著笑容的!




臨走前,看到他們的派麵通知 - 逢十六就派麵予長者;仍會體貼有需要的人士的老闆,而非一味自私自利地只顧自己的利益,在香港這益發畸型的社會中,買少見少。而且,老闆說,他們每天大清早便要起床準備食材,一直做到下午,很辛苦,賺得卻不多,也不指望下一代會繼承。啊!這意味著這麼一個有人情味味道又不錯的地方,最終還是難逃消失的扼運嗎?

其實瀝源邨路新城市廣場不遠,與其他幫襯商場內的連鎖食肆,不如去走遠一些,去感受下街坊風味,順道當支持一下老闆。

Labels: ,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