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ody>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(object, attribute, val) { if(window.addEventListener) { 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load', function(){ object[attribute] = val; }, false); } else { window.attachEvent('onload', function(){ object[attribute] = val; }); } } </script> <div id="navbar-iframe-container"></div>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s://apis.google.com/js/platform.js"></script>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gapi.load("gapi.iframes:gapi.iframes.style.bubble", function() { if (gapi.iframes && gapi.iframes.getContext) { gapi.iframes.getContext().openChild({ url: 'https://www.blogger.com/navbar.g?targetBlogID\x3d37963817\x26blogName\x3dNowhere\x26publishMode\x3dPUBLISH_MODE_BLOGSPOT\x26navbarType\x3dBLUE\x26layoutType\x3dCLASSIC\x26searchRoot\x3dhttps://cyjoyce.blogspot.com/search\x26blogLocale\x3den_GB\x26v\x3d2\x26homepageUrl\x3dhttp://cyjoyce.blogspot.com/\x26vt\x3d5916954678199587417', where: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navbar-iframe-container"), id: "navbar-iframe" }); } }); </script>

Friday 19 June 2015

「男主外女主內」?



「男主外女主內」觀念,一直為人垢病的,都是對女性的不公平 – 事實上於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,當時開始較多女性要外出工作,發現自己與男人同工不同酬,又純粹只因性別不同就被質疑工作能力;這是赤裸裸的歧視,當然成為眾矢之的,需要即時處理。

至今,不少已發展地區的性別歧視立法已隨漸完善,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也有見改善,就有人會撲出來衝著婦團呼喊:「現在男女不是很平等了嗎?甚至女人地位比我們男人要高吧?妳們還要爭取甚麼呢?」

仍未處理的「選擇」問題
這是很吊詭的一種狀態。因為上世紀至今一直在處理的,只是女性外出工作的「選擇權」問題 – 當然,雖然現在多了女性身處要職,同工不同酬問題比起幾十年前已有所改善 (雖然仍有),但職場上性騷擾、女性同時要肩負照顧家庭責任等問題,仍然存在 – 但你說有些改善嗎?的確是前進了點的。

但仍然未處理的,卻是男性的選擇問題;「男主外女主內」觀念的定型,除了限制女性的選擇,男性也同樣受限。男性彷彿就被定型了要肩負「養妻活兒」的「天職」;選擇不外出工作而在家照顧小孩的,其「靠老婆養」的部份就會被強調,更會被指為「厚面皮」、「食軟飯」 (若是女性,有小孩辭掉工作的話卻不會受此批評) – 有朋友和我講過,覺得當「全職爸爸」壓力好大,欲找人傾訴,卻反被譏笑指其「咁唔捱得」。(差點忘了,這是個習慣將一切責任推予個人的社會)

男人一定要養老婆?
早前和一位已婚的男性朋友S聊天。S可是快步入中年之人,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,卻為自己未來的擔憂不已,怕自己日後江郎才盡,無以為繼;到時男人四十,就要面對中年危機,轉行也不是,不轉也不是 – 但其實明明未有子女、妻子也有一份不錯的工作,又無供樓壓力,何需如此擔心?筆者本是不求富貴之人,一切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,乍聽自是不解。細問之下,方發現這位朋友對「男人要照顧屋企」的執念非常的強,一切的擔心源於:「我日後無能力養老婆,點算?」

S的確是個「好男人」,絕世果隻,作為朋友亦都非常有義氣冇得頂。然而,回心一想,我們心中普遍認為的「好男人」準則往往就是要「照顧好屋企」(財力上),甚至要讓其過上上好舒適的生活 - 這種心態,男女老幼齊齊入局,個個潛移物化,結果女人長輩皆對男人有期望,男人因此亦產生壓力,甚至一如S是「自己俾自己壓力」。結果是徒添憂慮,而未能盡享人生也。

到底社會界定的「好男人」或「好女人」的標準為何?到底是大家作為一個人,對自己行為負責,懂關懷體貼一下身邊的人就夠,而非盡將一些「男就要養家」、「女就要相夫教子」的觀念加諸身上。需知人的際遇不一,個性也不一,如果一對夫婦,男的較適合主內、女的較適合主外,又有何不可?對每一個人的期望能否只是回歸一個人的最基本,而非要將不同的性別定型加諸於別人身上呢?

歐洲年輕couple 的生活方式相當值得借鏡;在歐洲認識了幾對couple (北歐的較多),他們大多是大家共同負責生活費用;(不少都會設個「生活基金」,各自按需要每月供若干數額,由其中一人負責管理)而同時又會協議好各自都需要負責一部份的家務 – 也許待小孩出生後,或會有一些性別定型,但一般來說,對「是否必需男主外、女主內」也不太有那麼重的執念。

講就容易,行其實難,畢竟在這個社會中成長,有些觀念是自小到大潛移物化了的;只是對性別定型多些觸覺,有空就自我提醒,互相提醒多一點,就讓這個社界少點壓力。

後記:
真的不要以為「婦女組織」都只是關心女性,而想要與男性為敵。正前文章前部所述,性別平等觀念初冒起時,社會上普遍聚焦點是同工不同酬,女性純粹因性別而被質疑工作能力等赤裸裸的歧視,因此「那些年」的性別平等都聚焦於爭取女性權益以達致平等,不少相關團體亦以「婦女」而名之;但時至今日,性別平等的戰線早已擴展至同時關顧男性,甚至其他不同性別人士的權益,只是大部份「那些年」的團體難以輕易改名而已;若部份男性仍以為性別平等就等於「兩性之爭」,忘卻自身因為性別定型、性別不平等而埋沒了的選擇權,其實吃虧的也只是自己。

Labels: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