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ody>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(object, attribute, val) { if(window.addEventListener) { 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load', function(){ object[attribute] = val; }, false); } else { window.attachEvent('onload', function(){ object[attribute] = val; }); } } </script> <div id="navbar-iframe-container"></div>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s://apis.google.com/js/platform.js"></script>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gapi.load("gapi.iframes:gapi.iframes.style.bubble", function() { if (gapi.iframes && gapi.iframes.getContext) { gapi.iframes.getContext().openChild({ url: 'https://www.blogger.com/navbar.g?targetBlogID\x3d37963817\x26blogName\x3dNowhere\x26publishMode\x3dPUBLISH_MODE_BLOGSPOT\x26navbarType\x3dBLUE\x26layoutType\x3dCLASSIC\x26searchRoot\x3dhttps://cyjoyce.blogspot.com/search\x26blogLocale\x3den_GB\x26v\x3d2\x26homepageUrl\x3dhttp://cyjoyce.blogspot.com/\x26vt\x3d5916954678199587417', where: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navbar-iframe-container"), id: "navbar-iframe" }); } }); </script>

Wednesday 24 January 2007

宋漢生:來送港台一程

寫得很好的一篇,實在是同意之至。根本就是明光社自己老羞成怒,廣管局卻助紂為虐 -- 怎樣,因為選委會中沒有同性戀者,卻有如明光社之流的教徒嗎?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宋漢生:來送港台一程(蘋果日報,2007年1月24日)


港台拍了個同性戀特輯,廣管局收到投訴,決定發出「強烈勸喻」。港台抗辯,勢爭獨立自主,被人批為不知悔改。

逐樣來。第一,有人說港台鼓吹同性戀,問題不在於鼓吹,而是鼓吹的內容。怎樣戀,本屬個人喜惡,成年人關上門,幹甚麼,玩甚麼花式,隨你喜歡,與旁人無關。即有如你愛食榴槤,我不吃,只是口味有別,可不會無聊到大聲疾呼要反對你吃。偏偏有人老是愛管閒事,指指點點。正如依然有人以膚色取人,不需大驚小怪,不必加予理睬。

喜惡不同,接受程度也自然不同。例如陳偉業議員每次看見手法笨拙愈叫愈走的「心繫家國」廣告都想吐,沒有對錯之分。想像一下,若電台以紀錄片形式,重塑舊約中「阿伯拉罕打算殺子奉獻」的故事,只歌頌忠心,卻沒有邀請非信徒、犯罪學家及臨床心理專家作批判,然後有觀眾投訴,說兒子看完後極感不安,三天沒有望過父親一眼,怕被捉去祭神,明光社又會有怎麼說?

第二,有人說,有關同性戀這類話題的節目,無理由用公帑來拍。這倒有點道理。不只是同性戀,任何題材,不管是美化異性婚姻、還是替某宗教賣告白,有甚麼理由要納稅人拿四、五億支付開支?

公共電台本身沒有非有不可的道理。同樣是傳媒,不見得要市民夾錢搞份官方日報、港府周刊。只要有出版自由,光譜中的左中右前中後,自然會有人入座,有需求自會有供應。報紙雜誌眾多,百花齊放,提供不同角度。讀者選擇多的是,何需一個單一的「持平」單位?

公共電台的一個存在理由,是在政府的嚴格限制下,電子傳媒,不如印刷媒體般容易加入競爭,供應不易調節。選擇不多、門檻高,電子媒體話事權和影響力俱大,用公帑搞一間被官府認定為「持平」的電台,似乎還說得過去。
但時至今日,資訊發展一日千里,發布跟接收消息的渠道大增,要壟斷又談何容易?「天星」一事,互聯網絡大顯神威,力數政府不是,召集了一股抗衡力量,令積極連任的特首頭痕。網上論壇,狠批社評、專欄的留言多如星斗,本欄也有幸被指教過。可見無論是政府也好,個別媒體也好,要操控論調不易,而且只會愈來愈難。既然如此,公共電台的歷史任務已告完成,還需要拿市民的錢供養嗎?

供養的死穴是,港台的錢乃由政府分配。道理上,官不應與民爭利,港台應該站在市場之外,不做私人可做的,避免與私營電台競爭。沒有市場作嚮導,應製作甚麼節目方可令各方滿意,是個難題。為甚麼不可以「陰陽怪氣」?應當反映民生還是粉飾太平?天光也拗不完。

只要一日港台靠政府維生,這問題一日也不會解決。干涉獨立自主,同志風波不是頭一遭,也可以預見,不會是最後一趟。爭議的題材不可選?那豈非天星、添馬、普選通通不可碰?最好永遠原地踏步,永遠拍阿媽係女人的節目,是不是?很明顯,要讓港台人員盡情發揮才華,唯一方法,就是解脫束縛。這段糾纏不清的關係,當局者固然不好受,連旁人也看得吃不消。好心分手,讓港台轉為民辦吧。

至於所謂代表市民尺度的廣管局,唉,真是無話可說。如要保留,則不要再勞煩各位貴人,換上一批有common sense 的普通市民更好,唔該!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Happy Idiot by Joyce Chian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3.0 Unported License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